English

“穷吃”与“吃穷”

2000-04-10 来源:光明日报 安徽省芜湖县 沈泉涌 我有话说

笔者家乡的一个村子刚刚解决温饱问题,人均收入1000元左右,但村民们办起婚丧嫁娶的事却毫不含糊,出手大方。

这个不到30户的村子里,谁家有婚丧嫁娶的事,无论是亲戚朋友,还是街坊邻居,一个都不能少,都得送礼,礼金少则30、50元,多则100、200元。办酒席的农户虽然可以收钱一大笔,但一场酒席办下来,不但没有进项,反而要贴进去3000、4000元。那么,钱到底到哪里去了呢?答案明摆着:全部吃掉了。

据笔者调查,该村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,但大多数农户一年中用于礼金的支出不下1000元,使本来就不富裕的生活更加困难。有的村民将收入支付了礼金,小孩上学以及买种子、化肥、农药的钱就没有着落了,形成了由“穷吃”到“吃穷”的怪圈,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。

据了解,大多数村民办酒席或送礼,并非出于自愿。主要是由于村风所致,礼尚往来。爱面子、图热闹、讲排场。谁家办大事,众乡亲都来捧个场,凑个热闹,来者不会空手,主人自然也不能慢待来客,久而久之,往来的由头越来越多,由过去的婚丧嫁娶,到现在的孩子过生日、升学,建新房、添置家用电器,名目繁杂,而且往来“礼”的“含金量”也越来越高,人情网越结越密,难以解开,使纯朴的乡风走向世俗化。

要走出“穷吃”与“吃穷”的怪圈,就需要我们基层党组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力度,教育农民移风易俗,提倡新事新办的社会风尚。同时,农民朋友也要自我“减负”,将主要精力和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农村经济的正事上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